当前位置: 资讯 >

世界热议:“云”植一株绿 共享一片林

来源:内蒙古新闻广播 发表日期:2023-05-06 12:14:38

不受时间、地域限制,通过手机就能履行植树义务,在内蒙古,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渐成新风尚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目前,内蒙古正在进行的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项目共有14个,其中劳动尽责项目8个,捐资尽责项目有6个。6个捐资尽责项目捐资总额达到327万多元,参与总人数近5万人。

为拓展义务植树参与方式,2017年国家启动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活动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区,内蒙古积极稳妥开展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工作,引导群众网上履行植树义务。广大群众可通过关注“全民义务植树”公众号,选择劳动尽责形式,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,线上预约义务植树、抚育、管护活动。

也可以选择捐资尽责形式,通过为特定的植树项目线上捐款实现尽责。同时,我区重视搭建“互联网+平台”,先后建成并入网2个国家级义务植树基地和5个自治区级义务植树基地,确保义务植树专业化、高效化。

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活动的开展,实现了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开展,汇聚起了更广大的爱绿植绿护绿力量,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
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、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教授李淑芳认为,推行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活动,借助现代技术和网络平台,广泛发动社会公众。鼓励群众云端种树,指尖履职,拥抱低碳生活,让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成为常态化,使众人植数树成林更加便捷可行。

李淑芳:植树节设立45年以来,造林植树已经蔚然成风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生活节奏加快,城市用地日益紧张,线下大规模的植树活动越来越少,略显单调的活动模式也难以提高人们的参与度。同时,传统的线下植树季节性比较强,往往集中于春季的三月份,扎堆植树造成一树难求,也容易流于走过场,一植了之,难以形成常态化的植绿护绿体系,不利于保障树苗的成活率和绿化覆盖率。

推行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活动,告别了尽责模式单一,参与渠道较窄的传统植树模式,借助现代技术和网络平台,广泛发动社会公众。通过造林绿化、抚育管护、自然保护,认养认种、设施修建、捐资捐物、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义务植树,带来植树方式和绿化理念全面革新,原来单一植树活动转变为多元的参与活动,原来集中于春季植树变成了一年四季均可参与,原来单位组织统一行动,变成了市民自主报名,自愿参与。不少地方还开发了相关的app和种植平台,鼓励市民云端种树,指尖履职,拥抱低碳生活。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,让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成为常态化,使众人植数树成林更加便捷可行。首先,要创新载体手段,加强技术支持,提高项目运作的智能化、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。第二加大线下植树基地的建设管理,做好活动保障,拓展服务功能,精心组织策划。第三通过创新宣传、创意活动,让爱绿植绿和护绿有更便捷的参与渠道,在全社会形成新风尚。

记者:李   辉、孙雪梅

编辑:敖   琳

审核:赵   婧

监制:和   岩

声明:奔腾融媒原创稿件

转载请注明来源于《内蒙古新闻广播》官方微信

x
推荐阅读 更多